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2014-09-05
關鍵字:國民生命表、兩性、平均餘命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內政部於日昨所公布的最新國民生命表,顯示:在國人的平均餘命方面,出現持續延長的發展趨勢,對此,零歲的平均餘命已經延壽到79.12歲,這其中男性的平均存活壽命為75.96歲、女性是82.47歲,不過,會有半數的男性可以活過79歲,相形之下的女性則是可以活過85歲的更長餘命。
基本上,每十年一次的國人平均壽命普查,自然是可以從中窺見到時代變遷的發展趨向,以在1926年到1930年首度普查所得出當時38歲的國人平均壽命來看,對照於最新剛出爐之79.12歲的國人平均壽命,相差之大的同時,卻也見證了包括醫療衛生、居住環境、營養與工作條件改善以及財富增加等等因素的加乘效果,只是,該項文明化的進步指標,亦有它進一步深究的議論空間,比如說:整體平均壽命增長之際,倘若是還原回到男、女的性別變項,那麼,女性延長的歲數高過於男性的客觀事實,是否直指某些有待廓清之流行病學的詮釋解讀?
與此同時,僅有半數的男性可以活過79歲之生命大關的平均餘命,對照於卻是有半數以上的女性,可以活超出79歲平均餘命甚多的85歲,顯然,此一平均壽命的數字背後,是否隱含極端值而來的干擾因素,就此而言,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於男與女各自平均餘命的差異情形,而是在恆平的常態狀況底下,究竟還有那些先天基因、後天保健、個人因子、家庭因子、區域因子或是環境因子,以造就兩性之間的餘命差距和增長情形,得以不斷地被拉大而形成某種餘命階層化的社會事實!
連帶地,亦有必要重新檢討對於諸如老人、老化以及老年人口的操作性定義,畢竟,隨著公衛水準的長足進步,這使得當平均餘命延長的同時,以65歲甚至於60歲作為老人和離退的門檻判准,這一點是有它回應於個體的生命歷程以及集體的所得維持和整體的經濟安全等等的綜融性考量,亦即,壽命增長之際,其所牽動的將會是諸如生計負擔、醫療照護、安養照顧、健康促進、人群参與、居家環境、社會資本、二度就業等等的拉扯互動,就此而言,所要被聚焦的問題討論,就不單單只是存活延長的生命歲數,而是攸關到成功老化、高齡樂活以及友善環境的生活品質,是否有效且全面性的提升?特別是涉及到諸如貧、病、孤、老、閒和錢不夠花用的需求風險,能否回應於社會安全制度的長治久安?
總之,平均餘命之於生理面向的歲數延長,是要配搭心理、社會、經濟乃甚至於靈性的整全多層考量,特別是男女兩造的餘命階層化或階層深化,亦直指某種的性別不平等、家庭不平等、區域不平等以及社會不平等的諸多制度障礙和環境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