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從瀕死大學到凌遲學生--關於高教退場未爆彈的延伸性思考

2014-08-09



關鍵字:高等教育、社會流動、馬太效應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開學在即,但卻已經有2家的大專校院因為且經營困難而從高等教育市場裡直接退出,與此同時,亦出現若干後段班的學校,也因為招生不足而面臨到所謂的存亡危機,就此而言,關於高教退場所潛藏的諸多未爆彈事情,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事實上,本周新上任的教育部長亦提出大學學雜費調漲的政策定調,對此,回到基本的提問,那就是:所謂學雜費調漲一事,可能的意圖性為何?究竟係為了紓緩學校當局的財務困境?為了嘉惠弱勢師生?為了反映經營成本?還是為了回應使用者付費的對價關係?連帶地,當這些偏屬於工具層次的技術變革,在尚未取得共識之際,關乎到規範層次的命題思索,是否有獲致一定程度的廓清,這其中包括有:高等教育的政策定位為何?是一種變相的義務教育或國民教育?還是架接在分流且多軌的技職和綜合教育體制裡,藉此達到高等教育養成所被期待的菁英教育?連帶地,當前的高教市場,是否有因為高校數量上的增加,而有其受教品質與競爭能力的相對提升?就此而言,現存高達170多家的高教院校,又要如何得以有效地回應菁英教育而來的規模經濟?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僅止於單純學雜費的調整、後段班學校的退場,而是有無針對高教的本質、體質、性質與素質,以提出針砭之道的通盤性改革,否則,從學雜費到退場所預伏的發展性危機,終究會導引出更大風暴的高教崩潰效應?

 

  再則,「教育」本身所肩負的改變效果,亦有它從個體、集體到整體的綜融性思辨,對此,藉由教育所生養的競爭能力,一方面是有它向上提升的積極效用,但是,教育在催化個人進行社會流動的同時,卻也夾帶著階層化與階層深化的預期性後果,就此而言,何以是普羅大眾的子弟流向私校或後段班學校?何以後段班的私立大專校院,要面臨不堪的退場結局?與此同時,公、私立學校殊異的生態環境,又是否隱含著資源落差的結構性限制?准此,問題的癥結點在於是否勇於去面對高教潘朵拉盒子裡所潛藏的諸多迷思與弔詭,畢竟,當前國立之於私立、領頭羊之於後段班、北台灣之於南台灣以及綜合大學之於科技大學等等所謂優劣分野的『馬太效應』,早已降低了高教學生的國際競爭能力以及深化了原有高教學生彼此之間的結果不平等!換言之,可能的聚焦所在亦有其必要去正視到從個人不平等、家庭不平等、學校不平等、區域不平等到社會不平等的傾斜狀態,特別是因為可能失衡所帶來的瓦解危機,像是教育一事而來的正當性危機、合法性危機、信任危機抑或是發展性危機!

 

  總之,冰凍三尺的滾動效應,其所招致的衝擊影響,就不單單只是個別學校的存廢問題,亦非只是學以致用或學非所用的充權培力,而是在其學習養成過程當中所幻化出來價值觀念、認知態度、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專業知能等等的心靈結構,是否因為教育而得以有所昇華,就此而言,要如何更具體地保障後段班學生的受教權益,而非只是在退場之際的單純轉校,畢竟,先天不足的考進後段班學校再加上後天失調的私校受教品質,這個國家體制是對不起這一群未來要接棒的莘莘學子,與此同時,從死大學到凌遲學生的一線之隔,台灣的未來又將會是無以復加的如何自處!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