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台灣工時位居全球第三位的延伸性思考

2014-04-30



關鍵字:台灣、工時、知識經濟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台灣的工作時數只落後新加坡和香港二地,而躍居成為全球的第三順位,對此,相與衍生出來的論述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誠然,來自於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顯示:台灣在2011年平均每名勞工的工作時數為2140.8小時,工時已然是全球的第3高,至於,整體的工時結構則是呈現出「服務業正常工時長」和「製造業加班工時多」的弔詭現象,特別是對照這17年以來並沒有明顯調漲的薪資水準,那麼,工作時數增長而來的苦命一族,更有它嚴肅以對的需要,這其中包括有:首先,如果新加坡與香港工時躍增的目的,是有它和世界接軌的積極意義,那麼,台灣一地所蔓延出來的可能會是關乎到法定工時的合理性、加班工時的必要性以及工時調整複雜性等等的諸多迷思,換句話,一方面,台灣地區每兩周84小時的法定工時,已經是高於日、韓、美的每周40小時;再者,工作時數增加與否背後所涉及的乃是包括產業結構、勞動型態和所得維持等等的相互拉扯,就此而言,對於工時躍居成為全球第三順位的切入考察,宜要有綜融巨視與微視的整體性觀照。

 

    事實上,從微視層面的切入考察,點明出來當加班而來的延長工時,已經成為一項常態,甚至於各個行業、不同職種以及所有個人的工作時數,都因為普遍增加而成為一種集體的社會事實時,那麼,論述的聚焦點就不全然在於匪夷所思的拼命工作或過勞工作,而是糾結非得加班不可的結構性限制以及加班徒以貼補生活開銷花費的經濟安全考量。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突顯的是工作時數之『量』的增加,是否隱含諸如知識經濟或競爭能力之『質』的相對提升;連帶地,覬覦藉由延長工時加班費用而來的另類加薪,此一不無小補的非常作為,是否已經被建置以成為某種扭曲的職業福利或變相薪資?還是相反讓原本已經是偏低的薪資結構,更形惡化不堪?就此而言,關於工時不斷延長、增加的論述考察,就有它回應於到底誰受益?誰受害?及其逕行加班之際,相與對應的外部成本又為何的相關提問?

 

    總之,哀矜勿喜地看待該項引領風騷的變遷趨向,至於,工時躍居全球第三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為何?特別是因應於工作延長一事的領先指標、落後指標、超越指標以及停滯指標又為何?諸此種種點明出來的乃是:所謂工時全球第三的客觀現象,已然是一項不甚文明的反諷性對照,而頗值得加以進一步深究之!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