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2013-10-20
關鍵字:台灣大學、教學講座教授、服務特聘教授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台灣大學將開全國大專院校之首例,設立所謂的「服務特聘教授」頭銜,藉此對於那些長期投入社會運動且貢獻心力的教授,給予加薪等鼓勵,以讓教師的評鑑制度得以能夠更加多元、寬廣。
誠然,面對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這使得校園不再是是知識經濟的唯一來源,因此,對於求知的學生來說,包括課室、圖書館、打工職場抑或是同儕互動,在在都是吸取知識精華的元素之一,至於,對那些傳道、授業與解惑的夫子老師來說,要如何能夠學以致用?要如何避免抽象的理論觀點不致於淪為學者之見,甚或變相成為某種壟斷雲端的專業霸凌?就此而言,龍頭如台灣大學,願意設置所謂的「服務特聘教授」,其所衍生出來的論述意義,自然也是多重的,這其中特別是在以崇尚研究至上和以論文發表為先的學術生態環境裡,著實是提供某種的另類思考和可能選擇,更是賦予了學術作為一種『志業』的不同內含,無疑地,這對於朝向未來多元發展的學術工作者而言,實有胡提灌頂之效,更確切地說,亦可從而反思當前學術工作者精進自己的困境所在!
再者,回應於技術變革的工具性層次,那麼,若干的運作命題與操作概念,還是需要進一步的釐清,這部分包括:從「教學講座教授」到「服務特聘教授」這兩種不同的頭銜聲譽,在諸如認定標準、獎勵誘因抑或是升等評鑑辦法等等,有無比例原則的伸縮調整?至於,在博士學位的相同基礎條件上,所謂研究型學者、服務型學者,是否要更進一步地擴及到其它教學型、輔導型等學術工作者?誠然,在這裡的關鍵所在勢必是會碰觸到包括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的學術工作內含以及個人升等評鑑規則,特別是要如何將從偏向於個人獨自使力的研究工作,以擴及結構限制的公益社會服務,並且不致於被升等或評鑑的遊戲規制度所牽絆、制約。准此,從「服務特聘教授」頭銜的設立到鼓勵學術工作者善用其專業知能以利益眾生,癥結點就不在於最終能否獲得此一聲譽,而是體認到變遷環境所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和人身需求,學者不應該只是委身於學術殿堂而不知聽聞,畢竟,真理之所以偉大,乃是在於從橫逆、挑戰之中被實踐和啟揚,所謂學術圈被標舉的真理也應如此!
最後,期待學者走出校園的同時,亦隱含實務工作者也能夠有相同機會走進學校,對此,架接在終身教育的學習氛圍裡,要如何讓現有以學位取向為主的在職教育學習模式,得以更為靈活、彈性,那麼,是否可以仿照大專教師輪休方式,以鼓勵並保障中高階層的實務工作者,藉由校園的境教,以達到身心休憩、知識充電和教育傳薪的多重目的;連帶地,產、官、學、研之四位一體的共生關係,也不應該固著於各自的本位思維,以致於忽略了彼此之間所必須要兼具的和合互動關係,這是因為從實作經驗的產業界、資源配置的公部門、理論內含的學術單位到基礎探究的研發機構,截長補短的相互合作,這才是相關變革改造之所以可能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