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從『臨時子孫』到青少年志願服務的延伸性思考

2013-09-03



關鍵字:臨時子孫、青少年、志願服務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針對長者在外行走的不方便現象,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發起「臨時孫子」的志願服務活動,藉此在某些指定的火車站月台,協助年長者、行動不便或是帶小孩的旅客搬運行李,事實上,此一實際的善心作為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而獲得社會的普遍好評;連帶地,更是從臨時孫子的服務經驗,進一步幫助花蓮農民,在蘇花公路中斷時,以「一人一菜當快遞」、「助農一卡車」方式,來協助菜農解決輸運問題。

 

    基本上,「臨時孫子」的起念構思隱含的是多種的意義解讀,一方面,「臨時」意指著與時俱變以因地制宜來提供各種隨地、隨機和隨時的付出活動,藉以吻合自由意志和無私奉獻等等的志願服務精神;再則,「孫子」一詞之義則是除了有世代鑲箝的攜手意含外,超越血緣關係的社會連帶情感,更是讓所謂的「臨時孫子」增添更多的活動亮點和加乘效應,以此觀之,「臨時孫子」的方案活動,除了可以催化出更多的感動行銷外,同時也豐富了志願服務本身的概念內含。

 

    值得一提的是:慣常的志願服務被投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二分切割,這使得青少年的年輕世代,經常被限縮在生理層次的體力付出,以致於忽略了這一群未來的接棒者本身所蘊含無限可能的想像心靈,就此而言,從「臨時孫子」到「一人一菜當快遞」或「助農一卡車」,所提供相與關聯的思考線索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推陳出新的創意活動本身,而是究竟我們可以從這些活動當中,以習得到那些更多文明化的進步意義,這其中特別是攸關到『人-事-時-地-物』等等的命題思考。

 

    首先,僅就『人』的考察面向,無論是施與受的雙方或多造,青少年志願服務的目標對象,已然是出現不同內涵的對象轉變,一方面,年齡層的下降,固然是因為學習服務的學校因素,而一舉擴充青少年志願服務的能量;連帶地,青少年的志願奉獻,也因而在服務對象上,一舉從單純或單一的弱勢族群,以進一步延伸到不同屬性內涵的弱勢族群,比如說從一般兒童到弱勢兒童以及從不幸兒童到特殊兒童等,基本上,此一服務對象的更迭轉變,除了有助益於翻轉對於弱勢族群既存的刻板印象外,青少年亦可從志願服務的實際工作當中,多一些貼近於不同弱勢族群、不同生活處境以及不同生命經驗的真實感受,事實上,此一互為主體性的彼此觀照,早已超乎施與受的對稱性關係。

 

    再則,就『事』的考察面向,因應於志願服務對象本身的多樣化,這使得在服務項目以及服務內涵上,自然是增加了更多不同的層次感,就此而言,從勞務性到精神性;從簡易性到進階性;從機構式到開放式;從清潔打掃到資料建檔;以及從單一到多重,在在突顯了青少年志願服務的事務性質,多了些機變的權宜考量,如此一來,更可藉此擴大青少年志工本身的應變能力;連帶地,亦可從志願服務事務的表相層面,以進行配套性的機會教育,比如:從「臨時孫子」的協助搬運行李,隱含的是友善活生環境和無障礙設施的相關思考,至於,「一人一菜當快遞」或「助農一卡車」的協助菜農解決輸運問題,其所訴求的會是去思考東部交通限制的結構性難題。

 

    其次,在『時』的考察面向部分,關乎到青少年從事志願服務的時機點,已經是從以往被規定約制和團進團出的服務型態,轉變成為網絡串聯與愛心快閃的集結行為,就此而言,該種類似從眾現象的集體行為,就不在於提供服務以及接受服務之對象和議題的重疊性,而是有一群人因應個別的方便性,以彼此接棒的方式而讓這一份善念愛心,得以繼續薪傳下去,無疑地,此一類似隱形且寂靜的社會運動,其所可能產生的效益影響,會是可長可久地用以見證這一群青少年所曾經走過的年少歲月,誠然,因為志願服務工作,以舖陳出來從相同的過去到共同的未來,這會是青少年志願服務工作的珍貴價值所在。

 

    連帶地,在『地』的考察面向部分,因應服務對象與服務事務或內容項目的多元差異性,這使得關乎到青少年志願服務的地域空間概念,亦產生微妙的改變,畢竟,回應人口環境、人文環境、地理環境以及景觀環境等等的時代變遷,所謂的地域空間,已經是從實體具象衍生到網絡抽象的多重性概念,就此而言,青少年志願服務的考察意義,也不盡然在於個人切身的直接投入,而是一種因為關心、認識、集氣、結伴到實際行動的連貫性思考,也就是說,所顯現出來的終極意義乃是要如何藉由某一關懷對象或關注議題,而得以讓認知和行為產生價值導正和集體行動的轉化作用,事實上,這樣的轉化機制設計,一直都是青少年志願服務工作所被期以的社會人文工程。

 

    最後,在『物』的考察面向部分,其所顯現出來的除了是打破出力與出錢的二分區隔外,從人力、財力到腦力所糾結出來的各種知識管理、目標管理和資訊系統管理,這會是青少年志願服務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關乎到資源的開發、結合與運用等等志願服務的基本課題,推而極致,那麼,一種隨時可以帶著走的應變能力、創意能力和學習能力,早已因為不甘於結構環境條件的侷限性,而增加青少年對於挑戰困境、超越自我以及利益共好的企圖作為。值得留意的是包括智慧型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等現代化科技產品的靈活運用,這不僅活化了青少年的志願服務內涵,像是『iPad-Volunteer』、『e-Voluntary Service』的另類型態,同時也因為因應於志願服務而來的科技平台使用,而讓青少年在諸如角色扮演、互動模式和人際關係等,產生實質性的改變。

 

    總之,從「臨時孫子」到「一人一菜當快遞」與「助農一卡車」,青少年所投身的志願服務工作,已經是顛覆既有的刻板印象,甚至於一舉超越過去世代的發展格局,但是,在欣慰之餘,若干的變革工程,還是有待進一步的廓清,這其中包括有:

 

 (一)從2001年所立法通過的志願服務法,相應於這十多年下來的變遷趨勢,這使得在志願服務的對象、事務、時間、地域、物力等等的概念內含,均產生重大的改變,就此而言,志願服務法的修法工程不僅刻不容緩,更是有它回應於青少年專章立法的必要性。

 

 (二)有其需要去重新檢視青少年志願服務的政策定調,畢竟,將志願奉獻納入學習服務的機制設計裡,固然有它誘因條件的導引效果,但是,本末之爭以及名實之議,點明出來青少年自願服務的學習真義,是不應該被過度限縮在升學主義的框架裡。

 

 (三)從業務協調與服務整合的實作觀點,以思索如何更加落實青少年志願服務的學習目的,就此而言,無論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內政部或是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顯然,在水平、垂直、跨界的溝通協調上,尚未能統合成為一個專屬於青少年志願服務的溝通平台和運作網絡。

 

 (四)最後,扣緊自願服務的方案評估與設計,如何將青少年的志願服務工作還權給青少年自己,就此而言,一種由下而上以及從青少年次文化到社會主流文化的思維模式,是有必要建置成為一種常態性的機制設計,以此觀之,要如何將青少年此一年輕世代的體力、精力和腦力,以誘發和激盪成為一股的爆發力,那麼,關於青少年志願服務的議題思索,就不在於『立』而是在於諸多框架藩籬的『破』,或許,當行住坐臥皆是充滿對於志願服務的起心轉念,那麼,還求諸己和從自身做起的任何行徑,這又何嘗不是志願服務的真實履踐!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