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狂風暴雨之「颱風假」過後的延伸性思考

2013-07-13



關鍵字:颱風、颱風假、風險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每年夏秋之間的「颱風」已經成為台灣社會重要的通過性儀式,只是,經年累月下來,關於「颱風-假-颱風假」之間的深度論述還是有些不足。

 

    基本上,大自然天地宇宙所幻化生成的颱風、地震抑或是其它,總是不斷地告誡世人:對照於所謂的天災,那麼,要如何和大自然共處乃甚至於多一點的謙卑,方能達到停損設置的消極目的,只是,人定勝天的唯我至上主義,這使得無論是有形的自然環境破壞還是無形的心靈結構戕害,各種的人禍,終究會在自律、它律以及天律之間,等待所謂的因果業報,就此而言,當颱風、地震、旱災、瘟疫抑或是五濁惡世等等的天災人禍,人們要如何記取教訓,從而習得懺悔之心、敬天之心以及改過之心,否則,共犯結構底下的共難結局,聰慧如人類,將會是最後的輸家;連帶地,從立法研修、典章制度到制度整合的對應措施,亦直指出來要如何藉由個人的慎念與個別的善行,從而集結以加總成為一種社會的共好和人間的共善,無疑地,從各種的天災人禍之中所窺見到乃是:這是一場關乎到妳我個人的、彼此家庭的、社會總體的道德重整!

 

    以此觀之,快速的社會變遷所招致對於妳、我靈性純淨的可能戕害,所謂精神與靈性層次的轉頻、教化,就顯得份外的重要,這更是說明了任何的起心轉念與動心忍性,理應是要還原回到事情的本質而非是外在的表相,比如說:聽聞颱風將至,大部份人所在意的會是什麼時候才宣佈可以不用上課和上班的颱風假,藉以獲得半天、一天的免費假期,而非是風災危險機率大小的綜融觀點,進而思謀從人身不安全、家園不安全、環境不安全到國家不安全等等的對應措施,如此一來,政府權責單位宣佈放假的時機點以及搶救災害的策進作為,經常會被民眾過度的放大,而並不符合共業關係裡的比例原則。

 

    事實上,當颱風已經蛻變成為一種常態性的通過儀式,那麼,颱風而來的颱風假就應該成為理性設計底下的一種常規辦法,比如:依據經驗法則以範定每年幾天之直接放假但須補課補班的颱風假,亦即,根據颱風本身的風力強度、中心氣壓、所在位置、行走路徑、暴風半徑、警戒區域、登陸時間、陣風雨勢等影響變數,以逕行宣佈放颱風假的標準作業流程,而非是對賭氣象單位、人事機關以及行政首長的有限理性,誠然,揆諸於本人之於本人、本人之他人以及本人之於一般外人而來的權利義務,並沒有提升當代台灣社會所應該要有的文明化內涵,這使得任何稍有不滿的動見觀瞻,總是引來無謂的情緒勒索甚或是放颱風假而無視於風雨以置身危險處境的突兀景象。

 

    總之,在怎麼多天,颱風假終究還是會放完的,或許,一種不勞而獲的取巧心態,實屬無傷大雅,但是,要如何回復到人心、回歸到制度以及回應到風險事故,那麼,颱風放或不放假,這似乎已經不是問題的聚焦所在了,而是含蓋權責對應、危機意識以及風險控管的認知行為,有無成為妳、我公民德性的一部份,畢竟,諸如豪雨、土石流、淹水、倒塌、道路受阻、缺電、限水、車損、海水倒灌、死傷,當只是天災與人禍的一線之隔。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