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2013-03-12
關鍵字:公眾人物、吸毒、私德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日昨傳出某位美食專家的吸毒風波,自當是會引來一定程度的驚訝和嘩然,只是,事件過後的人文思索,這也是一項可以深究的公民課題。
誠然,關於吸毒行徑的緣由事因,雖然是有它不同的咎辭說法,但是,相關評論的基本定調還是要尊重當事者本人,畢竟,理應是要本人去面對自己所曾犯下的偏頗行為,也就是說,針對該起行為的本身,一般外人實無批判議論的空間,如此一來,也就沒有背書與否的必要,只是,從俗民百姓到公共人物的身份轉變,那麼,相同的行徑作為,自當有其比例原則的放大檢視,畢竟,擁有能見知名度的公眾人物,在其運用媒體資源的同時,放大式的各種人身檢驗,這既是無法全然去道德性,但也是一項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負荷原罪;連帶地,對於公眾人物的身份確認,更是要從檯面上的媒體寵兒以進一步擴及到擁有一定權限的各級人物,藉此思索究竟我們期待他們塑立起什麼樣行為的表率典範?
再則,嗑藥吸毒之於美食專家的觀照省思,亦指涉出來私領域的私德以及公領域的專業,這兩者之間的切割與會通,究竟是要如何取得平衡點?畢竟,在一般的尋常時間裡,公共領域的秀異表現再加上私人領域的循規蹈矩,是有它彼此相乘的加分效果,只不過,一旦是出現背離主流社會所期待的偏差、虞犯甚至於是犯罪行為時,那麼,各種的敗德行為,剎那之間是有可能蛻變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身敗名裂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准此,對於公私領域的分殊和合,除了要顧及到是否違規觸法外,亦有它民俗和民德的綜融性考量;連帶地,公眾人物在標舉或捍衛應該要有的人身典範之際,相與因應的情緒管理或壓力管理等,亦不能等閒視之。
最後,架接在吸毒行徑一事上,亦透發出來國人厚道、寬恕的民族性格,只是,當整個社會不吝嗇再給予一次重生的契機之際,倘若是還原回到找毒、買毒、吸毒抑或是中毒與販毒的生態環境,這不也點出「一日吸毒、終身戒毒」的悲情、弔軌?就此而言,要如何從單一、名人的吸毒個案裡,反思台灣從『賭博共和國』以惡化成為『吸毒共和國』的悲慘世界?對此,關乎到毒品之取得或吸用的可及性、可近性和便利性,這會是問題真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