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從社會價值、社會共好到社會企業的延伸性討論

2013-01-17



關鍵字:社會事業、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針對社會企業的議題現象,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首先是概念內涵的操作性定義,對此,無論是歐洲定義所偏向於以企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以將盈餘專用於重新投資在企業或社區上;抑或是美國所側重於非營利組織的營利化、企業化的社會創新,並且著墨在策略性規劃的組織活化,而非限縮於組織本身的類別區分,顯然,歐美先進國家各自的界定方式,亦點明出來社會企業還是有它回應於不同時空脈絡環境而來的變遷意義,因此,聚焦所在就不單單只是對於諸如社會企業、社會事業、公益創投、善因行銷、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行銷等的概念廓清,而是這些不同的變異型態,究竟是想要傳達那些文明化內涵?特別是想法與做法之間的貫通與落差,又要如何進行包括法令規章、制度調整以及觀念充權等的結構性解套?

 

    對此,從社會企業一詞而來的基本提問,乃是:無論社會事業或是社會企業,這當中的關鍵點還是對於「社會」本身的概念範疇,亦即,設若標舉出公益服務為其終極關懷,那麼,要如何正視當前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所出現的不同關係型態取向、不同內涵的改革主義、大小規模的分立並存、專業與否的相互融合、議題促銷的募款策略以及既競爭且合作和既依賴又自主等等的弔詭現象,也就是說,關乎到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抑或是第三部門的資源網絡、輸送體系和競合關係,在在都有它重新盤點、診斷的必要,而非只是徒以挹注另外一股新的時代潮流和管理風尚!

 

    事實上,在這裡值得關切之處還是在於反思『福利』與『營利』一字之差和一線之隔的背後,究竟隱含那些深邃、複雜?僅就將行銷的原則與技巧應用在社會單位,藉此提昇社會目標、理念和改變行為模式的社會行銷為例,即使含蓋實體產品、社會理念以及無形服務等多重性目標,但是,社會企業的概念施用於非營利組織發展而來的會不會是「要幫助別人,公益團體必須先站穩腳步」之於「市場經濟、行銷過渡、募款有餘、服務不足、資源排擠、教化不佳、組織膨脹、依賴經濟利益並且過於商業主義」的質疑?施用於商業營利部門發展而來的會不會是「要贏得生意,企業必須先幫助社會」之於「促銷過渡、刺激消費、曝光有餘、贏得虛名、公益不足」的質疑?以及施用於政府機構發展而來的會不會是「要獲取政績,政府必須先懂得推銷自己」之於「威權管理心態、置入性行銷、效益不易評比、政治經濟考量、缺乏監督機制」的質疑?

 

    總之,社會企業的真義如果被視為是一種改變社會的管理觀念或是有力的社會變遷途徑,但是,一方面,諸如社會價值、社會利益、社會過程、社會責任以及社會衝擊的實質意義,還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至於,像是組織體質、財務管理、經營效率以及提昇競爭力等,亦何嘗不是任何型態的社會企業所需要面對的運作課題,誠然,社會企業與慣常功利行為的商業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在這種新的利他行為當中,不盡然兼具有完全期待的交換關係,亦即,它是一種既是單向無所求,但又蘊含著互惠性質的交換型態,藉此創造包括行善者、受助者、非營利組織、企業業主、政府單位以及整體社會在內的多方皆贏,但是,究竟誰是可能的輸家?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