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弱勢者人權」公民意識的再養成

2012-09-05



關鍵字:

郭武勳

 

  福利服務社區化、在地化、據點化已然成為現行社會進行各項福利措施、福利服務或福利輸送之政府次部門概念的必要考量依據。據此,「如何讓弱勢者人權的觀念, 落實成為日常生活世界裡的一種認知模式、價值態度、行為方式、互動形態、相處機會以及群聚關係」有其嚴肅面對的必要!所以,與其以殘補式、特殊性及業務化 的相對消極態度「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來處理弱勢關懷和福利給予,不如「正本清源」的從國人對於弱勢從認定、嫌惡、排斥到社會排除轉而理解、同理、接受到 社會包容。然而,現行社會福利的氛圍,大多是泛道德化之可能道德暴力而衍生的不得不接受或單一方向考量的表面善意的呈現,實際上,就弱勢和社區居民之間的 暗潮洶湧可能埋下未來、可預見的深層排除現象及衝突再產生。

 

  『如同1980年代,為提升女性地位和促進性別平等而發展出「主流化策略」(mainstreaming strategy)的新觀點一般,該觀點試圖讓性別平等成為所有發展工作的重心;而所謂主流化策略,即是從過程開始的初期階段,便注意到性別平等,以便讓婦女們有影響目標、策略和資源配置的可能性,進而能夠真正的改變政策』(社會政策與立法,黃源協)

 

   其中所提的「主流化策略」或許可以是「弱勢者人權」公民意識再養成的一種戰略性手段,姑且名之為『弱勢主流化』。它不是一項「目的」,而是達成弱勢人權的一種策略、觀點和手段,尤其強調結構層次的關注。以下就三個相關的取向說明:

 

一、弱勢本身的自我社會隔絕到主動社會參與:

    往往弱勢者從意識到自身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時,伴隨而來的常是歧視的、相對不正常的社會標籤,而這種外部環境與內在認定的卑微烙印感,也就是所謂悲劇性格的不斷輪迴和漩渦,然後,「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果」自然而生(spontaneous overflow)。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一切。生理的表徵並無性格可言,而真正決定性格的自然是自我的起心動念,健康的起心動念造就健 康的人生,相對的,貧脊的態度只會讓自己陷入越漩越深的悲劇預言。據此,從自我的覺醒得而積極正向的面對人生進而參與社會活動終而獲得社會成就,引起社會 教育的典範及弱勢主流化的風潮輿論。

 

二、社區意識的避鄰原則到共好伙伴及陪伴:  

    無知之幕的因造就社區避鄰的果。「目前主流社會的常態性判斷必較側重外在事實的界定」,所以每當這表象之幕掀開時,總是令人不忍卒睹的膿瘡和人性的道德醜陋!?未來是社會福利社區化的年代,當髒、老、呆、病、醜等等的弱勢族群一一走入社區接受服務或安置時,友善的社區情境準備好了嗎?社 區連帶關係的強度夠嗎?政府公部門是輔導單位抑或是共好的夥伴關係?政府已經不再是也不能是高高在上的上級機關或輔導單位,相對的應是持續性的共好的夥伴 關係和社區陪伴,形塑友善的對所有弱勢族群的友善社區情境,以共同的社區意識打開並接納這扇真實存在於社區的彼鄰「無知之幕」。

 

三、國家制度的社會排除到持續性的優勢充權:

   「弱勢主流化」是否能成為「性別主流化」以外的另一項關注的策略手段,不得而知。然而,主流化的觀念實施確實有其顯而易見的相當成效。如公部門等行政機關普遍 設有性別主流化或性別平等專區,透過性別分析、婦女充權、組織的文化與價值、制度的發展等面向來加以實踐(黃源協)。試將現有的性別主流化帶入公共事務的 觀點架接在弱勢的明確目標上,所延伸的概念架構不再是不幸的個人或家庭、不再是被動的受助者、不再是消極的福利、更不再是地區性的發展;而是社會結構問 題、主動的參與者、積極性的平權與全國性的議題。重點在於將弱勢平權的觀念、議題導入個人、家庭、社區、工作環境、社會、國家,故弱勢主流化絕對是一個跨 部門、跨科際、跨專業的集體任務。

 

 想法影響觀念,觀念造成習慣、習慣養成 性格、性格造就命運。弱勢的關懷與主流化是可期待的整體性與整合的社會福利工程與社會教育;然而,弱勢者本身如何避免落入悲劇預言的自我實現及再覺醒進而 與社區形成雙向的、雙贏的、共生的、共榮的和諧生態環境,是未來福利服務社區化的基礎要件。    

  至於社區避鄰原則的產生,又如何排除?政府公部門是要嚴肅面對了!?舉凡電纜電線地下化之電桶設置位置、電信業者基地台的設置等再延伸到醫院、消防隊,抑或 是弱勢養護中心的設置,無不存在「必須又不要」的避鄰兩難。誠如王順民教授所述,無論是「道德人權與真實感受」的拔河或「民生必需與生活感受」的兩難,沒 有對錯!只是政府不該再是躲在「無知之幕」後的影武者了!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