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減少『孤獨死』的老人福利思考

2012-06-29



關鍵字:孤獨死、存在性孤獨、老人福利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黃明發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碩士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顧問

 

  因應台灣社會每10人就有1名以上老人的變遷趨勢及其提早預防以避免出現類似日本的「孤獨死」現象,對此,民間團體發起所謂的「樂齡三六○募款」計畫,規劃結合送餐服務以關懷獨居老人,藉此減少「孤獨死」的發生率,顯然,關於減少『孤獨死』而來的老人福利思考,是有它進一步探究的必要。

 

表1:聯合勸募「樂齡三六○募款」計畫

 

  對於高齡社會議題,聯合勸募自2011年起,推出「樂齡360」高齡服務計劃,針對高齡者的多元需求,提出積極、預防的服務概念。期待透過聯合勸募與夥伴團體長久以來的合作經驗和默契,推動活力老化運動,為所有失能與非失能的高齡者,在「生存與安全」、「健康促進」、「社會參與」等三大層面提供服務,積極性的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與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的良好狀態,提供高齡長者全方位、不同面向的服務。

 

<生存與安全>

一、補充送餐服務之不足:
    提供邊緣戶送餐、夜間送餐、或增加周末假日送餐等服務,使社區中需送
餐的長輩獲得穩定且持續的新鮮熱食,以增進體力、穩定健康狀態;持續關懷長者,傳遞關懷、增加社會互動,針對其需求提供諮詢、轉介或協助處理緊急事件。

 

二、為長者營造安全的居家及社區環境:
    透過各種照顧服務,每月定期掌握長輩的需求,並且連結適當資源,以期待
長者能夠在社區中就近獲得各項照顧服務滿足生活需求。另協助長者居家環境獲得改善,降低長者發生意外之風險。

 

<健康促進>

一、針對不同健康需求的社區長輩,提供如體適能或健促班等的健康促進活動、各項疾病篩檢(如憂鬱症、失智症、代謝症候群),並依據檢查結果,提供相關支持服務(如就醫協助、個別化營養餐食)等種種透過健康管理方法,預防或緩解因老化、疾病導致之身心功能退化。

 

<社會參與>

一、宣導高齡正面價值:
    透過各式宣導活動傳播高齡正面價值,促進長者建立自我價值認同,並改
變一般大眾對高齡者的負面態度,及促進世代間融合相處。

二、推展/支持可以提供參與機會的服務方案:
    提供各項服務方案使長者滿足食衣住行育樂各項需求,包括發展各項社區
型照顧方案、強化與連結社區中各類長期照顧資源,使長者知曉並有參與服務方案的選擇。

 

資料來源: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檢索日期2012.06.29)。

 

  基本上,隨著公衛水準的大幅提升,國人平均餘命的增加,早已成為當代台灣社會一項重要的文明化指標,只是,相與衍生出來的命題思考,亦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這其中包括有:首先是高齡化對照於少子女化而來的人口海嘯現象,一方面是這兩種相互背離的力量,在彼此拉扯之間,可能會同時毀於一旦;另一方面則是少子女化的力道,逐漸棄守甚至於不願意參與這一場人口大海嘯的驚濤駭浪,到最後,只剩下高齡化老年人口的放手一搏。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如何就人口海嘯的客觀事實,以思索短、中、長程而來的對應措施,換言之,相與對應的行政作為,就不應該只是淪為鋸箭式的權變做法。

  

表2:台灣地區高齡化人口分佈情形

 

年度別

65-69歲

70-74歲

75-79歲

80-84歲

85-89歲

90歲以上

2003年

677,189

589,974

443,852

239,280

97,340

40,099

2004年

694,392

588,148

464,817

255,848

103,711

43,559

2005年

715,262

586,360

480,569

275,448

112,551

46,614

2006年

737,193

586,672

491,500

294,363

126,836

50,465

2007年

748,863

597,005

495,565

310,951

137,636

53,345

2008年

762,519

609,541

494,896

331,096

147,409

56,759

2009年

764,075

627,518

496,030

349,408

159,031

59,585

2010年

736,850

648,886

497,209

364,105

173,270

67,573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站

(檢索日期2012.06.29)。

 

  事實上,扣緊諸如貧窮、罹病、孤寂、老邁、空閒等等的生活樣態,這使得相與關聯的衍生性需求,亦有必要從長者的個體層次,以延伸到老化家庭的集體層次和高齡化社會的整體層次,就此而言,規劃結合送餐服務以關懷獨居老人的構思舉措,除了用以降低「孤獨死」發生率的消極作用外,關鍵所在還是要回到現行家庭照顧政策以及照顧家庭政策而來的命題廓清,畢竟,當代台灣社會的家庭組成、形貌、內涵與功能,已經是出現量、質俱變的發展型態,僅以『獨居老人』的操作性定義為例,便有從最為嚴謹的單人家庭到夫婦家庭以迄於白天家屬人力無法陪同的長者家庭等等不同的運作模式,因此,之於送餐服務而來的基本需求滿足,究竟是要送幾餐?送幾天?怎麼送?而服務輸送過程之中又要如何搭配到宅式或共膳式送餐而來的專業服務?連帶地,任何的家庭型態及其需要被推動的送餐服務,更要克服範疇經濟與市場規模等結構性限制,而得以讓送餐服務持續運作下來?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已經是針對獨居長者如何飽食一頓的送餐服務,以擴及到背後的老化家庭、部落關懷以及公共照顧,要如何串聯成為整體的照顧體系和服務網絡,誠然,老化作為一項重要的生命流點(life point),但是,從隨機他人的附加模式、特別指定的突顯模式、偏好屬意的酬賞層次模式到功能分工的職務取向模式等,亦點明了:同樣是迎接向晚歲月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實乃是不同的生命事件(life event)與生命歷程(life course),因此,對於結合送餐服務以關懷獨居老人的論述思辨,也要從生理弱勢範疇,以進一步糾探究諸如性別、年齡、生理狀況、婚姻情形、家庭結構、社經水準、地理區域等長者不同的背景屬性及其可能的牽聯影響;連帶而來的提問更是:何以從三代家庭、核心家庭、夫婦家庭、單人家庭到機構家庭,這些提供單位彼此之間是斷裂的,而非是有其無縫接軌的整合性服務,就此而言,關鍵點就不在對於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而是要回到以家庭為本位的照顧政策思維,這一點是不是有進一步商榷的空間?

 

  表3:十年來台灣地區家庭結構變化一覽表

(單位:%)

 

家庭型態

2000年

2010年

核心家庭(夫婦及未婚子女)

41.3

35.8

單人家庭

21.6

22.0

夫婦家庭

7,8

11,0

三代家庭

10.3

10.9

單親家庭

5.8

7.6

二代家庭(父母及已婚子女)

4.2

4.1

隔代家庭

1.2

1.4

其它

7.8

7.2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總之,對老化步調過於快速的台灣社會來說,總是糾結在家屬照顧、親友照顧、鄰里照顧、部落照顧、社會照顧;照顧之家戶化、社區化、機構化;照顧之私人化、公共化;抑或是在家老化、在地老化、機構老化,但是,從基本需求的滿足到風險事故的規避,點明了;要如何從對於獨居長者的送餐服務,以窺見到包括生理層次(健康責任、正確養生)、心理層次(壓力管理、自我實現)以及社會層次(動態生活、人際支持)等等長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整體圖像,就此而言,擺盪在「存在性孤獨vs.孤獨性存在」之間,已然不只是一瓢飲和一單食而已,而是從該項送餐服務之愛的勞務工作當中,究竟是傳達出對於這一群身處於社會性排除的資深公民,所應該要有的文明化對待!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