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新台灣之子的受教情形及其階層化效應的論述考察

2010-02-28



關鍵字:新台灣之子、義務教育、階層化

    根據國情統計通報(民國98年第51號)指出:97學年度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的人數為12萬9,899人,占所有學生比率為4.9%,這其中 國小有11萬3,173人,國中有16,726人,分別占全體國小、國中學生之6.7%與1.8%;至於,按區域別來分的話,北部地區有5萬6,409人 (占43.4%)、南部有3萬4,641人(占26.7%)、中部有3萬5,594人(27.4%);最後,按占縣市的國中小學生比率觀察,前3位依序為 連江縣18.0%、金門縣10.8%及澎湖縣9.8%。准此,關於新台灣之子的受教情形及其教育安全的論述考察,是有它深究、討論的必要。

表1:新台灣之子受教情形一覽表

項目 時間 統計數 說明
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 97學年度 12萬9,899人 94學年度6萬258人
按國中小分 國小 97學年度 11萬3,173人 94學年度5萬3,334人
占國小學生比率 97學年度 6.7% 較94學年度 +3.8個百分點
國中 97學年度 1萬6,726人 94學年度6,924人
占國中學生比率 97學年度 1.8% 較94學年度+1.1個百分點
按區域分 北部地區 97學年度 5萬6,409人 國小4萬8,488人;國中7,921人
南部地區 97學年度 3萬4,641人 國小3萬427人;國中4,214人
中部地區 97學年度 3萬5,594人 國小3萬1,546人;國中4,048人
97學年度 2,441人 國小2,054人;國中387人
金馬地區 97學年度 814人 國小658人;國中156人
按占縣市國中小學生比率分 連江縣 97學年度 18.0% 國小21.0%;國中12.6%
金門縣 97學年度 10.8% 國小13.6%;國中5.5%
澎湖縣 97學年度 9.8% 國小13.3%;國中3.1%
嘉義縣 97學年度 8.8% 國小11.8%;國中2.3%
雲林縣 97學年度 7.9% 國小10.6%;國中3.3%
按父或母原生國籍(地區)分 中國大陸 97學年度 36.2% 較94學年度 +1.0個百分點
越南 97學年度 28.5% 較94學年度 +10.4個百分點
印尼 97學年度 19.6% 較94學年度 -4.0個百分點
菲律賓 97學年度 4.2% 較94學年度-2.1個百分點
泰國 97學年度 3.1% 較94學年度-1.6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誠然,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的人數及其比重不斷增加的情形,實乃是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結果(intended consequences),只是,該起來自於特定生命事件(special life event)的自然現象,本身所糾結的卻是多重性的深邃意義,特別是諸如第二代子女的年齡層、區域分佈、縣市聚落抑或是父母的原生國籍等等內含變項而來的 交叉分析,那麼,相與對應出來的結構意含,就有它進一步討論的必要,比如說:如何正視跨國婚姻本身所無法改變的先天地位(ascribed status)及其第二代後天努力而來的成就地位(achieved status),這兩者之間所可能存在的貫通與落差,畢竟,如果受教的真義是在於人力資本的投資(human capital investment),那麼,如何正視初始的不平等、過程的不平等以及不斷被擴大的結果不平等,就有它嚴肅提問的必要,特別是關於成長階段而來的累積性 剝奪與滾動性影響。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要去檢視該項跨國婚姻而來之家庭建構性的相關屬性特癥及其整合性的配套措施。

    事實上,從外籍配偶子女人數占縣市國中、小學生的比率來看,連江縣(18.0%)、金門縣(10.8%)、澎湖縣(9.8%)、嘉義縣(8.8%)與嘉義 縣(7.9%)而來的前5順位,相當程度上也是突顯了從個人不平等、家庭不平等、區域不平等以迄於社會不平等所可能被形塑出來的階層化體系,事實上,包括 資源配置之區位結構因素而來的拉扯作用,是否會將多元文化家庭之相對弱勢處境的關聯影響(degree of correlation),以進一步惡化成為無法翻轉的因果關係(causality),就此而言,無論是公共照顧、社會給付抑或是社會性補償,在在都要 有它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 treatment)的特別考量。

    最後,從微視層面(micro-level)來看,父職輩跨國婚配而來的生命事件演變到第二代子女成長蛻變的生命歷程,此一動態、深邃 且複雜的發展過程,理應是要從人類行為與社會發展的論述觀點介入,緊扣著生理、性、心理、認知與發展等等不同的成長界面,以深究這一群新台灣之子之於主流 文化而來的分殊和同之處,畢竟,新台灣之子的少年次文化(sub-culture),它既是一種社會變遷的新產物,也是一種橫斷性的次文化或是同齡異質的 次文化,而這些具體地展現在諸如語言、服裝、舞蹈、音樂、髮型、抽菸、藥物、性關係等等的行為特徵以及像是價值觀念、認知態度、行為模式、關係網絡和社會 資本等等的概念意義,在在都需要加以深究、廓清的必要!

    總之,外籍配偶的第二代即將成為接棒當家的主人翁,特別是相應於義務教育而來的各種升學考試,就此而言,如何避免掉入對於若干秀異份子所加給的道德稱譽,而是認真地思考要如何不讓跨國婚姻成為某種的悲情結局甚或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成長原罪!?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