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2009-06-27
關鍵字:營養午餐、夜光天使、兒童福利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但是在缺乏愛、沒有人照護陪伴下長大的孩子
卻很可能變成社會的惡夢
全台灣有超過一成以上的弱勢家庭兒童
在放學之後就成了四處遊蕩的「浮萍兒」
天黑了
誰來為孩子點亮一盞溫暖的心燈?
教育部邀請您一起加入、支持
「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
讓更多的「夜光天使」
陪伴弱勢孩子飛越黑暗和貧苦
為孩子點亮希望
許孩子一個未來”
~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教育部)
一、前言--從預計要開辦的免費營養午餐談起……
教育部研議自2010年9月起全面實施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預算估計約需59億餘元,未來整年度每年所需的經費甚至於高達150億元以上。誠然,關於免費營養午餐的全面性實施,理應有它更為深邃論述,特別是架接在「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的政策性思考。
首先,關於全面實施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而來的基本提問乃是:此一行政措施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可能 衍生出來那些衝擊影響?就此而言,癥結的所在就不全然僅止於為了施政的連續性,藉以要求將免費營養午餐支出從特別預算改由公務預算中來編列該項經費,而是 還原回到為何要如此作為的基本議論;連帶地,即使是落實在工具層次的操作範疇裡,那麼,免費營養午餐的德政是否也要從國小、國中的義務教育階段擴及到高中 職或大學的國民教育階段?免費營養午餐所牽動到政事項目別之間的資源排擠效應(crowding-out effect)為何?免費營養午餐的施行人口族群是否要有向下延伸到學齡前幼童的對象之間以及不同處境學童對象之內的探究論述?最後,免費性質的營養午餐 是否要有關乎於露均霑之社會效果(social effectiveness)以及資源得以用在刀口上之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的效益評估原則?
其次,營養午餐之所以朝向免費性質與普及型態的方向思考,無非是著眼於當前景氣環境而來的經濟不安全,至於,鎖定以國小、國中而來的標地受益族群,固然是 有它對應於打拚父母與年幼子女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的務實考量,但是,扣緊特定事件而來之家庭生命歷程(family life course)的變動軌跡,那麼,關於免費的營養午餐自當是要有更進一步的深究與討論,亦即,見微知末而來的反向思考,包括有:從營養早餐、營養午餐到營 養晚餐?從上課時段到放學過後?從上課期間到放假日子?從個人填飽到全家溫飽?以及從餐食的基本需求到規避特定事故的風險危機?准此,點明出來免費營養午 餐的構思與執行的確是需要通盤檢視當前家庭運作所潛藏的羸弱性和不穩定性,特別是眼前所散佈各種非典型與特殊境遇之深邃、複雜、變異且多樣化的家庭樣態!
表1:台灣地區弱勢家庭近十年之成長數
弱勢問題 |
1998年 |
2007年 |
低收入戶 |
5萬4,951戶 |
9萬675戶 |
單親家庭 |
45萬2,628戶 |
63萬555戶 |
隔代教養家庭 |
6萬2,786戶 |
8萬518戶 |
身心障礙者 |
57萬1,000人 |
102萬728人 |
65歲以上老年人 |
182萬73人 |
234萬1,752人 |
原住民 |
39萬6,094人 |
48萬4,174人 |
外籍配偶 |
未統計 |
40萬4,142人 |
失業 |
25萬7,000人 |
41萬9,000人 |
資料來源:林妙玲(2008),「台灣課後照顧資源總檢討:政府民間齊力20,但仍然不足」,遠見雜誌,267,p.164,。2008年9月。
二、關於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的政策性思考
底下,我們將就現階段教育部所大力推動的「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以下簡稱為「夜光天使」),進行相與關聯的政策性評析,事實上,構思與推動「夜光天 使」的初衷乃是要為新貧、近貧和低收入戶家庭以提供各項的課後照顧服務,藉以預防這些經濟弱勢、處境弱勢家庭的學童所可能因為累積性需求剝奪所導致各種不 良的衝擊影響,進而陷入包括孤獨、憂鬱、中輟、犯罪等等惡性循環的鏈結之中。誠然,這項結合著公部門與地方資源的「夜光天使」,在標舉出『多一點課輔、少 蓋一所監獄!』的目標理念之際,各項相關的方案規畫和行動計劃,自然是有它詳實檢視的必要。
表2: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的實施策略
<實施主軸 > 1.規劃親子相處的課程,以補足弱勢家庭的功能。 2.提供其他課後照顧方案目前未規劃的「夜間」時刻。 3.適度而不過度的「課業輔導」。 4.讓家長學習照顧孩子,實際體驗努力後獲得成果的成就感。 5.讓弱勢家長不再只是接受援助,孩子更有自信心。 6.提升學力的課後照顧方案很多,適時放鬆能讓兒童在學習的路途走更遠。 |
<基本內涵> |
<課程策略> |
資料來源:教育部。
首先,就需求與供給的兩造關係以檢視推動「夜光天使」所需要的媒合機制,這其中包括有對於弱勢家庭學生篩選、開案的機制設計,事實上,從一般關懷到極需關 懷的連續性光譜裡,顯現出來的是諸如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處遇服務、點燈計畫到績效評估,需要的將會是含蓋教育、社工、諮詢、輔導等等照顧管理 的團隊運作模式,就此而言,目前主要是由學校老師(班級導施與輔導委員會)扮演資格認定的把關角色,自然是要有專業性支持的必要,特別是建構出一套相對透 明的評估表單;連帶地,究竟是以經費預算來反推夜光班級的開班規模,還是要更進一步地落實低度、中度與高度的分級風險處境,藉此精算合理的夜光班級規模, 顯然,關於夜光班級的總量評估,主要的癥結點還是未能精準且動態地掌握到弱勢學童背後的家庭處境,而這也點明出來如何從夜光學生到夜光家庭之間的需求鑲嵌 和風險規避,是有它嚴肅思考的迫切性。
其次,回應於家庭、社區與學校所環繞形成的保護網絡,點明:「夜光天使」的穩健運作,是否會弱化家庭原有的角色扮演,一方面是提供食物溫飽或課業輔作等基 本功能的部份替代;另一方面則是剝奪原有已經是漸漸羸弱的親職關係,而這也突顯了要如何維繫「夜光孩子-夜光(祖)父母-夜光家庭」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而此一家長參與的活動設計,更足以顯現出來「夜光天使」方案計劃有其所無法迴避的結構性限制;再則,現行以「學校」為主的運作方式,是否也要有「社區」運 作方式的配套性思考,藉此讓學校老師(課業輔導)、街坊鄰里(安全照顧)與父母親人(情感連帶)共築一種在地化性質的『部落照顧』(tribe care);連帶地,增益更多的誘因條件藉此結合民間非營利與營利單位的策略聯盟或異業聯盟,這也是要有將夜光照顧大餅做大或者另起爐灶之藍海策略 (blue-ocean strategy)的觀照視野!
再則,就「夜光天使」的方案目標而言,突顯出以課業輔導、生活照顧和多元學習的規劃內涵,指陳出來「夜光天使」的真義不在於教育出更多資優生的『獲利 點』,而是一種避免學習落差以致於形成惡性循環的『停損點』,就此而言,如何將此一積極性差別待遇的服務計劃(positive discrimination services)以擴及到所有家庭學童的身上,那麼,「夜光天使」的永續性,除了是要面對去標籤化的烙印效果(stigma effect)外,如何回歸到弱勢與一般之融合且比例原則的學習生活模式;事實上,現行針對弱勢條件而來的開班原則,在班級數量不具規模人數的情境底下, 合班且混齡的照顧型態,多少會損及到「夜光天使」的可能效益,畢竟,鎖定以課業輔導為先、為重與為要的「夜光天使」,在學科知能的課業輔導上,經常會因為 年齡程度差異而影響到夜光活動流程的正常運作。
至於,落實在教育行政的運作範疇裡,除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分權關係的再確立外,水平之間的業務協調和服務整合更是癥結所在;至於,在如何將「夜光天使」納 為國民教育裡像是「攜手計畫」般的常態性項目及其如何讓「夜光天使」轉化成為一項建制化的命題思考,在在點明:諸如宣示專案、專職、專責、專才、專款與專 帳的政策性原則,這才是「夜光天使」可長可久的關鍵所在;連帶地,「夜光天使」與包括課後輔導、攜手計劃等等服務方案的銜接性為何?夜光班級合理的師生比 又為何?是1:15?還是1:10抑或比照高關懷的1:5或1:3?夜光的時數、時段與內容是否要有它因地制宜的彈性做法?此外,夜間膳食的建康管理機制 為何?而「夜光天使」的鐘點費除了要有齊頭平等的必要修正外,如何讓有形與無形的獎勵作法更形制度化,特別是如何讓夜光教師、夜光班級、夜光社區與夜光學 校的光芒,得以擴大「夜光天使」的光照亮度?
最後,如何正視夜光教師作為一種非典型工作型態所隱含的潛在性戕害?至於,優良夜光據點的參訪觀摩以及跨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專業培訓, 應該是「夜光天使」在職知能導向的重點所在,特別是機動性質的巡迴輔導機制;連帶地,滴水穿石的陪同成長照顧方案,又要如何兼顧到量化與質化的績效管理; 最後,人文區域的資源落差,突顯出來在經費的補助原則方面除了要擴及到其它項目和動態的審查、撥款與核銷機制外,衍生出來之行政系統、教學系統、支援系統 與品管系統的資訊系統管理機制,更是後群支援的必要性所需。
三、代結論:從營養午餐、營養晚餐到全人關懷
誠然,彰顯出來照顧咱們孩子的核心價值之際,構思與開辦「夜光天使」此一共識與認同的建構,理應是公民社會裡一項重要的人文工程,就此而言,突顯了即時、 直接、重點、集中、深入和全人關懷的「夜光天使」,更是要有人力整合、資源整合、服務整合、專業整合、部會整合等等的建制化工程?連帶地,推動「夜光天 使」的真義為何,是否限縮在只是夜間性質的課業輔導抑或是淪為某種的學校寄養與夜間補校?「夜光天使」的穩健上路,究竟是弱化家庭還是增權家庭?針對所謂 的夜光父母或夜光家庭,有無可能出現福利依賴(welfare dependence)和道德危險(moral hazard)及其所應該要有觀念充權的社會教育?特別是如何搭配親職角色之意願問題、能力問題與結構性問題而來的對應措施?最後,一套可長可久的照顧方 案,勢必要去面對諸如政策延續性、師資穩定性、課程多元性、對象一般性、預算常態性、獎勵建制性、區位差異性、運作團隊性以及操作常模性等等的建制化命題?
總之,緊扣著當前台灣地區從個人不平等、家庭不平等、學校不平等、區域不平等到社會不平等;從初始不平等、過程不平等到結果不平等;以及從機會不平等到分 配不平等之階層惡化的發展趨勢,那麼,關於「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的構思與推動,是需要給予正面的肯定,但是,回到常態性、建制性與持續性的命題思考, 那麼,一期三年且定位為實驗性質的「夜光天使」,相與關聯的改造工程才要真正開始!
底下,緊扣「人─事─時─地─物」而來的論述架構,關於「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的檢視議題,包括:
(一)「人」的部份:供給方面指涉的是師資人力條件的適格性、常態性及其照顧團隊的穩健性;需求方面則是除了服務對象的資格確認機制 外,要如何擴及到臨界邊緣的類弱勢學生身上(甚至於國、高中不同學制的弱勢學生),同時也要將夜光關懷的機制設計進一步地延伸到父母家庭的集體層次上。
(二)「事」的部份:多元化的學習課程固然是「夜光天使」的精髓所在,但是,師資個人的主導因素,多少讓「夜光天使」綜合學習的相關內涵,呈現出殊異性的 反差表現;至於,突顯出課業補強的功能目標再加上合班混齡的運作模式,多少也讓「夜光天使」出現吃力不討好的發展窘態。
(三)「時」的部份:『夜光』辦理的時程、時數與時段要如何搭配現行各項課後的補救教學計劃?『夜光』要如何兼顧到周末、日抑或是假期的點燈照顧?以及夜光班級合理的師生比及其所可能牽動到的時數調配和運作模式?
(四)「地」的部份:如何規劃集體看顧的夜光點燈服務網絡,亦即,設計從學校端、社區端到家庭端的服務鏈;從公共、準公共到私人的照顧體系;以及從學校主辦到委外經營的運作型態;連帶地,夜光照顧據點的設置也要有具體回應全台各地區域發展落差的積極性作為。
(五)「物」的部份:除了專案、專款、專用與專帳的機制設計外,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之資源的開發、結合和運用,會是「夜光天使」持續推動的關鍵所在,終極來看,績效管理的陪同改變與成長情形,將會是反思教育作為一項百年大計的切入所在。
最後,「夜光天使」除了上述工具層次(instrumental level)的議題檢視外,還是要有回到規範層次(normative level)上的必要提問,這其中包括有:「夜光天使」的真義為何?至少,有人願意關心伸出援手來陪同守護,以避免陷入更多的剝奪性循環?「夜光天使」之 於課業補強、才藝教學、生活常規與多元化學習的比例原則為何?特別是如何將不利處境的弱勢家庭與雙親家長納入充權教育的一環?以及如何將守候孩子們的蛻變 成長,視為是一項公民課題的重要人文工程?
表3:「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訪視評分項目
評分項目 |
分項與配分 |
一、安全管理(20分) |
1.擬定公布「突發事件之緊急應變與處理流程」並註明緊急聯絡窗口專線(危機處理諮詢、據點負責主管、醫療機構與派出所等聯絡專線),供緊急時運用(4分) |
2.建立家長聯絡資料與聯絡管道(4分) |
|
3.學童接送方式與暫置地方之安全與可行(4分) |
|
4.成立夜光天使點燈照護輔導小組並協助辦理據點成員安全之照護及相關輔助諮詢事項(4分) |
|
5.提供足夠使用活動空間,且符合公共安全標準之建物(含消防設施)(4分) |
|
二、課程輔導(20分) |
1.課程具結構化並經討論訂定之(2分) |
2.採繪本欣賞、影片欣賞、說故事、口述歷史、美勞、運動或伴讀(寫)作業等方式進行(4分) |
|
3.以子職教育、親子教育、代間教育、親子共讀(學)為主軸(4分) |
|
4.以創意規劃課程主軸或方式(4分) |
|
5.定期公開活動課程供家長參考俾瞭解學童參加本服務之活動內容(4分) |
|
6.提供適齡、適性教材(輔導課程用講義資料)(2分) |
|
三、對家庭支持與學童情緒及行為改變之具體作法(20分) |
1.鼓勵照顧兒童之家長或代理人了解整個方案並要求配合方案之活動計畫(5分) |
2.主動關懷及了解學童之情緒並提供紀錄(5分) |
|
3.針對學童違規行為提供改善計畫(5分) |
|
4.了解學童家庭並能主動關懷家庭功能(5分) |
|
四、辦理符合條件(10分) |
1.授課講師符合資格條件(4分) |
2.除講師外,每班至少有一位臨時人力及志工協助相關照護工作(3分) |
|
3.低收入戶家庭之學童為優先,以及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家境特殊亟需關懷等之弱勢家庭兒童(3分) |
|
五、講師、志工、臨時人力及學童出勤情形 |
1.設置「學童上課點名簿」(3分) |
2.學童上課出席率(3分) |
|
3.講師、志工及臨時人力出勤狀況紀錄(2分) |
|
4.每日填報活動日程表(2分) |
|
六、辦理時間(10分) |
1.每週至少擇3天共10小時為原則,全期應滿180小時(6分) |
2.週一至週五接續國小課後照顧服務方案之結束時間辦理,最遲至夜間9時止(4分) |
|
七、提供膳食(10分) |
1.晚餐是否符合營養、健康、衛生(5分) |
2.提供學童及工作人員晚餐(含茶水)(5分) |
|
八、特色(加分題) (10分) |
|
合 計 |
|
資料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