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兒童受虐件數十年成長2倍多的社會福利思考

2012-04-16



關鍵字:兒童虐待、創傷膠囊、兒童福利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報載全國受虐的兒童人數自2002年的6千902人,演變到2011年的1萬7千667人,十年之間成長了2倍多,去年(2011年)的兒虐致死案有12件,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月就有1名兒童是死於虐待,對此,關於兒童受虐件數快速增加一事,就有它相與對應的社會福利思考。

 

表1: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受虐者年齡

年度別

合計

未滿3歲

3歲未滿6歲

6歲未滿9歲

9歲未滿12歲

12歲未滿15

15歲未滿18歲

2004年

7,837

1,151

1,305

1,524

1,816

1,280

761

2005年

9,897

1,445

1,721

1,879

2,050

1,733

1,069

2006年

10,094

1,341

1,626

1,969

2,054

1,890

1,214

2007年

13,566

1,723

1,952

2,512

2,775

2,662

1,942

2008年

13,703

1,561

2,017

2,420

2,760

2,947

1,998

2009年

13,400

1,457

2,063

2,322

2,594

2,993

1,971

2010年

18,454

2,023

2,563

3,085

3,650

4,321

2,812

2011年

17,667

1,669

2,152

2,931

3,471

4,258

3,186

資料來源:兒童局網站。

 

  誠然,作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兒童,理應享有公共照顧與國家保護的請求權利,只是,限縮在原生家庭、親生父母的成長環境底下,任何舉報、通報甚至於見報和上報的各種人倫悲劇,多少已經是一種冰凍三尺而來的滾動效應,換句話說,兒童受虐既是一項客觀事實的不堪結果,同時也是糾結前因與後果而來的特定生命事件(life event),畢竟,侷限在父母管教的親職主義抑或是家庭保護的文化價值,從受虐的年齡層到施虐的背景屬性,在在隱涵某種經常被忽略以及難以克服的結構性限制,比如說管教與虐待兩者之間,經常是處於一線之隔而來的人身遭遇,亦即,可能是因為孩子搗蛋、不聽話而施以愛的小手,但是,父母一時的情緒又何嘗不是出氣於孩子不乖而來的導火線,因此,包括父母效能訓練以及行為改變技巧等等的親代教育,這會是推動預防性質的家庭教育,所應該要有的建制化工程,以此觀之,過於將教養之責委由無知、無力與無奈的父母家長一肩挑起,那麼,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不單單只有孩子的調皮哭鬧而已!

  連帶地,缺乏求助專業服務與外部資源,多少讓隱藏危機的羸弱家庭,一旦是被迫要面對特定的風險事故時,只不是手足無措,便只能甘冒生命危險的可能戕害,對此,因為父母吸毒以及其它吸毒的友朋照顧,以致於兒虐致死的情事,已然是一項預料之中的發展後果,對此,是否要將成人世界的行為樣態與兒童孩子可能遭遇的不幸事故,做某種程度的必要切割,就這一點來看,現行從身份認定、運作流程、處遇模式、照顧管理到保護網絡,還是存在某種的制度失靈情形,誠然,從一般通報到責任通報,此一鋪天蓋地而來的保護服務體系,重點不在於納入更多的通報人員,而是通報的時機、介入的效果、保護的縝密以及配套的措施,是否到位、成形,否則,通報端之於處遇端以及後續的照顧管理端,都只是對賭於那一個時間點以及那一項引爆點而來的兒童受虐致死!

 

表2:各地方政府接獲轉介及輔導之高風險家庭一覽表

年度別

接案訪視家庭數

開案服務家庭數

納入輔導兒少人數

2005年

2,534

1,848

2,843

2006年

12,772

8,637

15,370

2007年

12,816

10,599

19,472

2008年

21,037

16,168

28,393

2009年

30,878

19,394

35,646

2010年

33,113

20,478

36,343

2011年

33,956

18,677

42,552

資料來源:兒童局網站。

 

  最後,不論是致死與否,兒童身心戕害的創傷膠囊,將會是長久伴隨的一項心理陰霾,因此,受虐致死,固然是有它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悲情,但是,對於那些暗夜哭泣的孩子甚或是長大成年的大孩子,相關的心理諮商與社工輔導,理應也是推動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工程!至於,回應於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處遇計劃、服務輸送以及後續追蹤的兒少保護機制,那麼,現行包括弱勢兒少、特殊境遇以及高風險等等的類型界定,亦隱含像是經濟困難、家庭衝突、支持薄弱、個人問題等等某些施虐與受虐的危險因子或促發因素,而需要進行通盤與整體的制度性檢討!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