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退休年齡之提前或延後的勞動社會學探討

2012-04-03



關鍵字:退休年齡、經濟安全、外部性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指出:台灣人平均的退休年齡是56.6歲,跟日、韓以及歐美等國家平均65歲至70歲的工作年齡相比的的話,顯然,台灣是相差甚遠,對此,關於退休年齡提前或延後一事,是有它回應於勞動社會學的論述思考。

  基本上,不到60 歲就從職場上退下一事,實乃是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後果,要不是因為中、高年齡族群的就業歧視,便可能是因為特定族群較為優渥的保障制度使然,因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是有必要就其從原因、過程到結果,以進行通盤性的串聯思考,否則,提前退休的客觀事實,也僅是被限縮在社會觀感層次,乃甚至於因為標舉的是法定福利的權益保障,而引發無謂的諸多爭議;連帶地,是否也在其「求學生活」、「工作生活」、「退休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和「職場生活」的連續、銜接性過程當中,做某種的切割處理,因此,問題的癥結點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提前或延後幾年的工作時間,而是忽略了勞動的真義,乃是在從所得維持、經濟安全、社會互動、社會接納、自我成長到自我超越的多重意義。

  事實上,端視提前或延後退休一事,不應該是一種將複雜問題過於簡單化的陳述方式,畢竟,強迫退休抑或自願離去,其所糾結的盡是包括行業部門、職業類型、工作條件、生理狀況、所得收入等等的分殊情形,就此而言,退與不退,更應該有其涉及到利害或利益相關人士(stakeholders)的綜融性考量,也就是說,個別的舉措,實則牽動到的會是不同勞動年齡層的糾葛互動,比如說,延退之於「黃金就業年齡」的職場卡位,至於,提前離退而來的競爭能力、工作產值、經驗傳承抑或是社會資本等衝擊影響,又要如何思索背後所需償付的成本代價?准此,提前或延後退休的理由緣故為何,就有它進行結構性探究的必要,連帶地,倘若包括薪資水準、福利待遇、專業成長、職涯規劃與退休給付等等的機制設計,讓優勢的職場從業人員得以樂於提前退休的話,那麼,此一制度性保障的基本訴求,理應也是要比例原則地施行在所有的職業類別上?

  總之,延後退休其所涉及到的是包括個人、家庭、組織、社會等等外部性(externality)的諸多考量,至於,退與不退或是二度就業與頤養天年的切割點,在訴諸於所得替代水準的經濟安全效果之際,不同職業類別彼此之間所得維持保障的階層深化現象,亦有它嚴肅提問的必要;連帶地,無論是提前或是延後的勞動樣態,相較於公衛水準所逐漸增加的平均餘命,退與不退,似乎已經只是社會安全體系裡強弩之末的最後掙扎,畢竟,老化現象所招致人口海嘯的整體性戕害,已然是舖天蓋地般地成為一項非常棘手的處理難題;連帶地,伴隨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抑或是就業歧視等等的制度性障礙和社會性排除,點明了解決從職業之間到職業之內的不均等現象,這會是比較務實的策進作為。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