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構思資產累積脫貧計劃的總結性評估及其延伸性討論

2012-02-09



關鍵字:

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一、緣起

  基本上,無論是社會工作抑或是人群服務,實乃是一種對抗貧窮(anti-poverty)的文明發展進程,對此,扣緊巨視層面而來的論述思考,包括有從需求滿足到風險規避、從絕對貧窮到相對剝奪以及從貧窮複製到階層深化;至於,回應於微視層面而來的議題現象則是包括有從社會扶助到強制工作、從以工代賑到二代脫貧、從所得維持到資產累積、從貧窮次文化到貧窮世襲以及從累積性剝奪到滾動性影響等,准此,當貧窮已然成為一項超乎個體經驗而來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那麼,要如何針對抽象範疇裡諸如舊貧、近貧、新貧與趨貧的概念內含,以轉化成為工具範疇裡像是止貧、安貧、抗貧與脫貧的實做意義,顯然,關乎到二代脫貧服務使用者之後續追蹤及其所對應的整合性服務,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表1:歷年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兒少生活扶助統計表--以桃園縣為例

年度別

低收入戶戶數

低收入戶人數

中低收入戶兒少生活扶助

2004年

3,132

1,626

1,506

8,122

3,842

4,280

1,471

696

775

2005年

3,152

1,621

1,531

8,133

3,839

4,294

2,047

1,009

1,038

2006年

2,940

1,507

1,433

7,463

3,597

3,866

2,411

1,303

1,108

2007年

3,122

1,580

1,542

8,213

4,064

4,149

3,100

1,539

1,561

2008年

3,373

1,667

1,706

8,775

4,124

4,651

3,841

1,947

1,894

2009年

3,898

1,974

1,924

10,182

5,019

5,163

6,138

3,069

3,069

2010年

4,736

2,418

2,318

12,648

6,249

6,399

6,628

3,303

3,325

2011年第一季

4,773

2,480

2,293

12,701

6,301

6,400

--

--

--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2012)。

 

  持平來看,即使對抗貧窮或是消滅貧窮,仿如漫漫長夜般的永無止境,但是,面對這一條的不歸路,在思索擺脫貧窮如何可能一事上,無論是意識形態的「理念」、綱舉目張的「政策」、依法辦理的「立法」、服務整合的「行政」以及有效輸送的「福利服務」,關於對抗貧窮一役,已經是出現諸多的內含變革,這其中包括有「理念層次」裡的從值得救助與否進化到公民權益的基本保障等;「政策層次」裡的從社會救助政策、社會安全政策提升到國家發展政策等;「立法層次」裡的從社會救助法創制到其它特殊境遇、高危險的專章法規;「行政層次」裡的從水平分工擴及到垂直整合;以及「福利服務層次」裡的從個案工作、個案管理連結到照顧管理等。

  總之,無論是公民社會裡所應該要被標舉的弱勢者人權或是國家公權力所要被投以的積極性作為,對於多重弱勢低收入戶的止惡、舒緩、脫困和解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在內的夥伴關係,都急於思謀如何有一套長治久安的對應措施,以此觀之,實則有其必要提升資產累積二代脫貧計劃的戰略性思考,亦即,要從方案進行當中的形成性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以擴及到方案結束之後的總結性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

 

貳、構思與策略

  關於二代脫貧服務使用者之後續追蹤及其整合性服務的研究計畫(以下簡稱『貧二代後追服務』)的緣起構思,主要是扣緊從需求評估、過程評估、效益評估到結果評估的論述軸線,誠然,對於經濟弱勢貧戶的濟貧、扶貧與脫貧,已經是從第一代的父執輩延伸到第二代,並且具體地落實在諸如台北市的『家庭發展帳戶』、『出人頭地發展帳戶』、『樂透圓夢創業計畫』、『青蘋果發展帳戶』、『Young Young精彩--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台北縣的『旭日生涯發展帳戶』;高雄市的『希望起飛發展專戶』、『二代心希望工程』、『低收入戶工作方案』;宜蘭縣的『弱勢家庭資產累積發展帳戶--脫貧方案』;以及桃園縣的『向陽少年希望工程實施計畫』、『低收入戶第二代能力自主經濟提升計畫--工讀脫貧方案』、『低收入戶第二代夢想脫貧方案』等方案項目,然而,要如何跳脫方案本位的單一思維,進而透過生命周期、生命事件、生命流點、生命機會以及生命歷程的發展切面,藉以深究脫貧歷程之於低收入戶子女的動態性演變,那麼,進行『貧二代後追服務』研究計畫的正當性,這的確是需要被嚴肅看待的。

  只是,各種不同內涵的脫貧方案,除了是需要接受諸如效率(efficiency)、效益(benefit)與效能(effectiveness)等實徵驗證外,亦有其規範性層次的命題思考,這其中包括有:

  1.二代脫貧的真義為何?還原回到資產累積的初衷,所得的增加究竟是要達到那些方案目標?從貧窮緩衝到經濟自立、價值澄清、觀念充權或是其它?連帶地,自立脫貧之推與拉(push-pull)的誘因結構(incentive structure)又為何?除卻是資產累積的物質性因素外,在脫貧方案結束之際,相與對應的配套措施或機制設計,像是可近性(access)、理財資訊(information)、誘因(incentives)以及促成契約(facilitation)等,是否也隨之增益補強甚或是建制完成?特別是當外在誘因消失時,此一誘發式、引導式的儲金帳戶,是否還是持續進行中,亦即,儲蓄習慣的外顯行為,是否內化成為認知態度與價值觀念的一部份?也就是說,偏向於經濟屬性的弱勢情境,是否會因為該項脫貧計畫,而得以降低淪落成為更加貧困的可能機率,進而,一旦在退出資產累積(asset-based)的『儲金帳戶』之後,後續之教育投資(empower-based)的『培力帳戶』以及就業自立(strength-based)的『發展帳戶』,得以能夠賡續以產生內在性貫通的可能。

  2.貧二代在接受脫貧計畫的改變情形?特別是持續性的影響效果?對此,分別扣緊儲金帳戶、發展帳戶與培力帳戶的改造面向,那麼,落實在不同階段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裡,上述各自面向以及相互之間的發展狀況為何?比如金錢觀念、儲蓄額度、理財資訊、財務管理、風險評估、職業探索、能力充權、優勢使能、親代關係、決策效能、專業發展、生涯規劃、無形資產、文化資本以及心靈結構等的改變情形?

對此,進行『貧二代後追服務』計畫的研究目的,至少可包括以下的幾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貧二代的生活圖像勾勒

    針對已離開脫貧計畫之服務使用者,展開縱斷面的後續追蹤(longitudinal data or panel data),換言之,此一階段的行動研究,乃是著重在針對方案結束之後的這群貧二代的標地人口族群(target population),在其包括身心調適、自我概念、生活適應、就學狀況、職場工作、親代互動、同儕團體、關係網絡、社會資本以及生涯規劃等等的發展情形,進行後續的追蹤調查。對此,無論是脫貧計劃本身所帶來的增權效果或是其它因素所造成的牽動影響,回應於方案實施後之結果評估的後設分析(meta analysis),那麼,對於貧二代的追蹤訪查,理應是相關脫貧計畫裡的一項重要環節。

二、第二階段:貧二代的多元適能發展

    建基在對於貧二代生活圖像的舖陳,以進一步檢視這當中所潛藏的議題現象,誠然,兒少成年之後的脫貧狀況,會是關切的重心所在,究竟是自我能力?支持網絡還是經濟條件不佳?又要如何架接在諸如心理能力、人際關係、成長團體、生涯發展、理財課程等的對應策略?就此而言,關於貧二代的多元發展與適能發展,第二階段的『貧二代後追服務』勢必是要從社政本位以跨越到教育、勞政、衛生、司法等的照顧管理模式;連帶地,因應自立脫貧方案而來的教育投資模式抑或是就業自立模式,『貧二代後追服務』當可作為現行資產累積儲金策略或是整體脫貧論述思考架構的一個檢視機會,這其中自然也是要進一步探討政府公權力在這方面積極性作為的使力空間和變革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階段的多元適能發展,亦會從貧二代的認知圖以進一步擴充到家系圖、關係圖以及生態圖的再一次廓清(諸如貧戶家計負責人基本狀況、家戶人口與家庭狀況、健康及醫療狀況、就業狀況及職業訓練、經濟狀況以及社會資源連結狀況等),藉此回應於低收入戶生活狀況的一般性樣貌。

三、代結論

  基本上,面對脫貧方案背後所形塑出來的某種時尚風潮,行政單位自然也有其所謂「成效導向」的業務壓力,以至於,相與關聯的評估方式,要不是限縮在方案本身,便是無法從時間序列的發展歷程裡,以進一步探究執行脫貧方案所可能產生之預期與非預期性的發展後果(intended & unintended consequences),就此而言,『貧二代後追服務』的研究構思,其用意乃是在於試圖建構關於脫貧計畫的總結性評估,特別是相較於方案進行中之的需求評估、過程評估與效益評估的形成性評估;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後設分析的研究途徑,以重新檢視含蓋培力帳戶(教育投資脫貧)、發展帳戶(就業自立脫貧)以及儲金帳戶(資產累積脫貧)的生涯帳戶,其真正的立論基礎為何?究竟該項偏向於儲蓄導向的方案設計,所要被突顯的是脫貧策略?使能發展?財產累積?社會資本?貧窮文化?抑或是其它?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