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親職兒童化現象的延伸性思考

2012-02-04



關鍵字:家庭、親職兒童化、創傷膠囊

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根據某基金會調查分析指出:弱勢家庭裡約莫有八成的弱勢兒童,不僅要幫忙做家事,還要負責照顧家人,甚至於有一成多的孩子必須要賺錢以貼補家用,四成多的兒童少年認為,自己在家的角色像大人而不是小孩;至於,對於負擔家裡大小事的責任,則是有二成多的孩子表示,這是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但是調查的結果卻也反映出來這些孩子並不以為苦,甚至於有高達七成認為「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對此,關於親職兒童化(parentified children)的議題現象,的確是有它延伸性探究的必要。

  基本上,從『親親小寶貝』到『早熟小大人』,點明出來此一身心狀態的蛻變與轉化,已經是讓平靜的尋常生活,增添更多的波瀾和挫折,就此而言,一夕之間被迫長大的殘酷事實,就不單單只是角色之間的身份轉換,而是一種夾雜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價值觀念、認知態度等等的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是否也會隨著該項突如其來的生命事件(life events)抑或是累積性剝奪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而產生微妙的質變,特別是所直接涉及到的身心壓力、課業困擾、時間管理抑或是認知調適等等燃眉之急;連帶地,相應於所謂的『早熟小大人』,在一肩挑起相關家庭照顧責任的同時,卻也隱含著對於漫漫長夜之無奈與無力的心理投射。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彰顯出來:對於這一群心智未臻成熟的兒童來說,該項親職化兒童的突兀情形,何嘗不是潛藏在內心底層的某種創傷膠囊,因此,議題的聚焦所在,就不應該淪落成為某種悲情行銷的愛心快閃族,而是樣進一步深究議題現象背後真正的癥結點為何?

  誠然,「家庭」不會消失在未來的社會變遷,甚至於在當前多元組成的運作樣態裡,「家庭」依舊還是扮演舉足輕重的機制設計,以此觀之,親職兒童化的『早熟小大人』,這未嘗不是意指著家庭自身的羸弱性,已經是不斷地在惡化當中甚或是演變成為無法收拾的下場後果;連帶地,無論是子(女)兼父職或母職而來之弟妹的照顧、祖父母的照護以及家事庶務的照料,對於這些早熟但不一定成熟的兒童來說,已然是共犯結構底下的一項代罪羔羊,換言之,結構性的解套對策還是要回到:究竟相應於社會的快速變遷及其對於家庭穩健運作所造成的箝制與牽絆為何?及其相應不同家庭型態之生態環境、問題診斷、資源盤點、需求平估而來的處遇計劃又為何?准此,在這裡所指涉的應該是國家作為兒童最終父母的積極性作為,是否有其不同家庭型態的分級、分程以及分類的策進作為?

  總之,弱勢一詞隱含蘊釀、歷程、累積、情境、衝突以及衍生性,至於,擴及到生理的、心理的、經濟的、社會的、性別的、年齡的、教育程度的與人文區位等面向,點明出來的是對於所謂親職兒童化的社會事實,所需要的還是跨專業、跨領域、跨部門等的建置化工程,至於,從肇使原因、弱勢過程到發展後果的串聯性思考,這更益突顯對於『早熟小大人』本身的充權、培力與使能,需要的更高層級的戰略性思考!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