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關於推動免學費措施之於5歲幼兒入園率創新高的延伸性思考

2012-01-30



關鍵字: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去商品化、最佳利益

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免費衝高入園率】

 

  報載教育部在100學年度所全面實施的「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已經產生了初步效益,粗估全台灣5歲幼兒的入園率再創新高達到94.5%,而家戶年所得新台幣50萬元以下家庭的5歲幼兒入園率甚至於高達到95.37%。准此,關於推動免學費措施之於5歲幼兒入園率創新高一事,是有它延伸性思考的必要。

  誠然,將有限的公共資源向下延伸,藉此積極地投資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實屬於所應該要有的文明化內含之一,對此,在欣然之餘,相與對應的命題思索,自然是無法閃躲的,比如說:緊扣資源本身的有限性,那麼,6歲以下的所有學齡前幼兒,是否也要有從對象之間到對象之內的資源配置性考量,更直接地說,僅以家戶年所得作為免學費的補助標準,這一點是有待商榷、議論的,一方面,家戶年所得僅是一種表象式的經濟狀況;再則,還原回到以幼兒最佳利益為主體的關懷旨趣,那麼,逕行免學費的補貼措施之後,除卻是提高入園的比率外,是否因此可以提升托育與教育的服務品質?准此,回到初衷的論述思考,那麼,關於免學費的補貼措施,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及其所可能衍生出來的發展性後果又為何?

  以此觀之,「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是否奏效?這部份還是需要所保留的,這是因為:所謂免學費的補貼措施,理應是要進一步去追索背後所身處的生態環境、問題診斷與需求評估為何?換言之,在這裡真正問題的癥結所在乃是去思考學齡前的托育教育服務,究竟是要走向公共照顧的國家責任?抑或政府還是依附在現行市場營運模式而來的責任比例原則?就以100學年度所全面實施的免學費計畫為例,凡是在2005年9月2日至2006年9月1日之間所出生的5歲小朋友,都能享有免學費補助的措施,這其中就讀公立園所的幼兒,家長每年最多可節省新台幣1.4萬元,而就讀私立合作園所,則是每年最多可節省新台幣3萬元;至於,那些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家戶年所得70萬元以下的經濟弱勢家庭,甚至於還可以再申請加額的補助,無疑地,來自經濟條件的結構性誘因,這使得單純衝高入園比率一事,自然不是令人感到訝異的驚人之舉!

  但是,各種外部性的議題現象,還是有待斟酌與商榷的,像是透過對於幼兒家長之免學費的補貼措施,藉以跟私立合作園所的建置化綁在一起,這一點的目標管理內含,是需要進一步的廓清;連帶地,無論是粗估全台灣5歲幼兒94.5%的入園率,或是家戶年所得新台幣50萬元以下家庭之5歲幼兒95.37%的入園率,對於近5%的漏網之魚,其服務品質或人身安全的保障機制又為何?最後,關於免學費的補助性原則,還是存在某些的議論空間,誠然,突顯雨露均霑式的一體適用,固然是有它政績取向的現實考量,尤其是能夠避免社會觀感及其相應而來的絕對性剝奪,但是,免學費補助本身所能夠提供的服務內容,究竟是基本款、進階版抑或是豪華奢侈版?又是否正視到家長成龍成鳳的心理期待和資源投資?就此而言,除非是走向全面性的公立園所,否則,夾雜在免學費補助的背後,依舊還是陷入某種商品化的對價關係;連帶地,建基在此一消費性質的托育教育服務,其不斷羸弱的階層深化,嚴重的程度也不會因為免學費補助措施而有所改善。

  准此,「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此一策進作為,彰顯出來的會是皆大歡喜的社會效果(social effectiveness),而非是經過需求評估以及精算程序而來的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誠然,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與強迫教育,因此,政府和家長共同分擔教養子女的責任,以積極推動所謂5歲幼兒的就學補助措施,但是,在突顯每年入園率都不斷向上攀升之際,有限的資源又是否真正地用在刀口上?顯然,相關的提問,還是需要經過檢驗與深究的!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