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2012-01-20
關鍵字:人口結構、高齡少子女化、老人福利
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根據內政統計通報而來的去年(2011年)臺閩地區的人口結構圖像,已然是出現更多的延伸性討論。
表:近年來臺閩地區人口結構圖像一覽表
年度別 |
總人口:萬人 |
人口增加率:% |
性比例:% |
扶養比 |
扶幼比:% |
扶老比:% |
老化指數:% |
2007年底 |
2,296 |
3.57 |
102.28 |
38.43 |
24.30 |
14.13 |
58.13 |
2008年底 |
2,304 |
3.42 |
101.89 |
37.70 |
22.34 |
14.36 |
61.51 |
2009年底 |
2,310 |
3.59 |
101.34 |
36.93 |
22.38 |
14.56 |
65.05 |
2010年底 |
2,316 |
1.83 |
100.94 |
35.85 |
20.16 |
14.59 |
68.64 |
2011年底 |
2,324 |
2.71 |
100.57 |
35.07 |
20.37 |
14.70 |
72.20 |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首先,關於2011年人口結構圖像的整體形貌,包括有:戶籍登記人口為2,322萬4,912人,總增加率2.7‰,雖然相較於2010年是增加了0.97‰,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自然增加而非是社會增加,換句話說,就長期來看,臺閩地區整體人口總的增加率依舊是呈現遞減的變遷趨勢,而成為一項發展的觀察警訊;連帶地,2011年自然增加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2010年遭逢虎年的文化性因素,但是,倘若是進一步架接在2012年的龍年,那麼,除了預期新生嬰兒數的逆向增加外,相與關聯的配套措施,這更是後續重要的社會人文工程!?
其次,2011年同期人口結構的扶老比為14.7%,持續呈現平穩的上升趨勢,相形之下的扶幼比則為20.4%,雖然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近10年間平均每年則是下降0.9%,以致於扶養比續降至35.07%,乃甚至於在世界各國當中都是偏低者。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在於要如何針對勞動人口(2011年底15-64歲者計有1,719萬4,873人占總人口之74.04%)及其幼年人口(2011年底0-14歲者有350萬1,790人占15.08%)與老年人口(2011年底5歲以上者252萬8,249人占10.89%)在內的依賴人口,就其彼此之間的生養負擔而來的拉扯關係,以思索高齡、少子女化所招致的單向與交互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起我國邁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以2011年底為例,老年人口的比例已達10.9%,老化指數為72.2%,而近3年間更是大升10.7個百分點,以此觀之,高齡事實而來的老化議題,已然是一項舖天蓋地而來的燃眉之急!?
最後,扣緊從個體經驗事實而來的集體與整體層次,那麼,2011年臺閩地區的人口結構圖像,亦直指某種人文區位之性別對治的發展性落差,比如:2011年臺閩地區男性人口為1,164萬5,674人(占50.14%),女性人口為1,157萬9,238人(占49.86%),性比例為100.57,但是,如果是就各個縣市的性別人口屬性來看,那麼,除了新北市、臺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為男性少於女性外,其餘的縣市均為男性人口較多,換言之,性別比的差異狀況是否與區域之間的社經發展水準,有其一定程度的牽動關係,這一點還是有待進一步的廓清;連帶地,性別失衡的影響變數,理應也要納入為個別區域之服務規劃以及策進作為時的考量因之一,像是性比例以臺北市92.9最低、連江縣136.5最高;老化指數的縣市別差異則是以嘉義縣119.3%最高,澎湖縣110.8%次高,而以桃園縣48.1%則為最低,如此一來,性比例、老化及其所牽動的年齡層、婚姻狀況、家庭結構、社經條件等,彰顯出來各項人口現象的處遇對策,的確是要去正視到人文區位的分殊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