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行動裝置版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回首頁 回上一頁

查看時事現象與晴天觀點

從個別式行善到制度性善行--關於企業家捐款做公益的延伸性思考

2011-12-22



關鍵字:尹衍樑、善行、公益基金會

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善行義舉裸捐贈】

 

    報載身價超過千億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決定,將捐出個人95%的身家財產來成立公益基金會,保守粗估,該筆公益捐款至少會超過新台幣950億元,一舉創下了台灣地區企業家捐款做公益的新紀錄,顯然,關乎到從個別式到制度性而來的善行義舉,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誠如捐贈者所言:該項的善行義舉主要還是“不要讓子女因為分財產變成仇人嘛!”,以此觀之,所謂『富不過三代』的道德性指稱,這的確是需要進行某種的社會性轉化,也就是說,相當程度上,的確是需要將善行義舉的舉措,予以淨化和單純化,畢竟,家財萬貫理應不是該項捐贈行為的主要理由,而是如何將『積善之家必有餘廕』的文化性目標,以具體地轉化成為某種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的整合性基礎,更直接地說,檢視尹衍樑總裁的捐贈一事,不再只是偷窺式的人性想像,而是,扣緊文明化國度的公民社會(civic society),一種相濡以沫的運作基礎,是否可以從豪門富家以擴及到凡夫俗子,乃甚至於蛻變成為一種公序良俗的競善行為!

    事實上,該起的善行義舉,其所相與關聯的命題思考包括有:從利己、利他到利社會;從工具理性到目的理性;從個別行善到制度善行;從善行義舉到績效管理;從數字管理到社會責信;以及從使命宗旨到資源配置,畢竟,建基在無知之幕的結構性限制底下,任何起心轉念的舉措,還是需要嚴肅看待其所可能衍生出來預期或非預期性的發展後果(intended &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比如說從利他到利社會,亦不能忽略利己因素而來的心理認知動力;再者,為了行善而善行的舉措,是否會出現實質理性與價值理性彼此之間的可能錯置;至於,標舉數字上的可管理性(governance),是否同時也會模糊掉一本初衷的善念;連帶地,主事者個別的使命任務,是否因為懷抱某種的理想主權或父權主義,以致於忽略掉任何的善行義舉還是有其所必須要回應的脈絡性意義,比如說從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方案計劃、策進作為、績效管理到社會責信而來的結構性探究,以此觀之,任何的捐贈行徑,就不單單只是聚焦在金額的多寡大小或是獎項的單元設計,而是從中傳達了那些文明化內涵,特別是觀念充權而來的機會教育!

    准此,要如何將該起的個別性行善,以提升到兼具集體意義的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那麼,某些認知重建的心理教化變革,這也是需要嚴肅以對的,比如說:慣常之於有來有往的互惠式捐贈,宜進一步突破以成為兼具非對稱且單向式的制度性行善,對此,任何人皆可心存善念地將日後往生時的『手尾錢』轉成為現世回報的『功德金』,抑或是認真看待在現行社會安全體系裡所潛藏的各種制度失靈現象,這當中特別是關乎到人性誘因、道德危險以及福利依賴而來的貪念與妄行。准此,在這裡對於尹總裁捐贈一事的論述真義,除卻超越世代移轉的財富繼承作用外,回應於接棒賡續的歷史薪傳,那麼,轉換成為大愛的捐贈行為,是需要更為慎思、謹慎,對此,從善心、善念、善行到善用,一字之差及其一線之隔的天壤之別,是要有它跨越道德尺度的衡平準則!?

Copyright © 2011 Association of Sunny Social Welfa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