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2011-09-16
關鍵字:信扶專案、微利貸款、脫貧
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報載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參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推動「窮人銀行(鄉村銀行)」的精神,和家庭扶助基金會合作,一起催生台灣版的窮人銀行(簡稱信扶專案、信扶小舖),藉此將小額借款給一群原本無法在銀行取得貸款的弱勢族群,以協助弱勢族群的創業脫貧,至於,初期所提供的貸款金額至少會有新台幣5千萬元的額度,並且在未來的4年內預計將投入1億元的資金,藉此協助200多個弱勢家庭以擺脫貧窮和自立自養。顯然,在這一場搶救貧窮的戰役裡,還是有它還原回到社會安全界面而來的深邃論述。
基本上,在這裡必須要先行釐清的是所謂的信扶專案及其和一般信貸的差異性在那裡?誠然,是可以藉由篩選機制,以找出有意願和有動機的弱勢對象,但是,分期攤給的還款壓力,點明了對於信扶專案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只是突顯日後可能脫貧的改變效果,而是也要一併地考量到日後營收不佳而來的債務壓力;連帶地,是否要進一步採行相對提撥的催化效果抑或是全部吸收的津貼型態,這一點無論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或是政府公部門所必須要兼顧的社會公平性,還是有它商榷、存疑之處。
再則,何以信扶專案的信貸金額要以不超過新台幣50萬為限,對於此一命題的論述思辨,亦直指要如何將脫貧措施的運作邏輯,從當事者的個體層次以延伸到家戶的集體層次甚或是整個社會的總體層次,畢竟,鎖定以新台幣50萬為限的遊戲規則,是否已經隱含著受助對象的信貸者本身,顯現出來的是:在其所糾結人格特質、自我概念、教育投資、競爭能力、人際關係、職場見習、顧問諮詢以及資源網絡等等相對羸弱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而此一結構性限制的配套解套,將會是此一信扶專案要被投以多大期待的癥結所在,就此而言,信扶專案的推動與運作除了有其津貼意含的社會扶助(social relief)外,在諸如方案項目(in-kind)以及服務連結(in-service)的貫通串聯上,的確是需要較長時間的蘊釀和發展,畢竟,從致貧、濟貧到脫貧,這一路下來的累積、過程、動態以及歷程性,點明了因應於資產累積而來之脫貧效果的關懷旨趣,是要有它從培力帳戶、發展帳戶到儲金帳戶而來的生涯帳戶(career account)機制設計!
總之,樂於見到低利微貸之信扶專案的推動,至於,相關的構思作為亦值得給予肯定,像是最長還款期限為7年,以目前年利率為1.88%為例,倘若以借款30萬元、年利率1.88%計算的話,在第1年寬限期內,每月只需支付470元利息,即使是第2年起開始本息攤還,每月僅需還款4000多元;連帶地,信扶專案亦以「1:1:4:1:1」概念為其主軸,也就是說,『信扶專案』是台灣第「1」個提出透過創業脫貧的方案、是第「1」個由企業推動的扶貧計劃、未來「4」年是落實專案的關鍵時刻、投入「1」億資金和上百名志工參與以及許諾給予弱勢家庭「1」個嶄新的未來,不過,相關的提問卻也是需要加以嚴肅思索的,那就是:信扶專案的運作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口族群的什麼問題?可以紓困的程度和範疇為何?以及相與關聯的衝擊影響又為何?就此而言,緊扣當代社會而來的變遷內含,那麼,信扶專案又要如何針對從中低收入戶到中低所得者?從舊貧、近貧、趨貧、新貧到工作貧窮者(working poor)?從自助、互助到他助?從需求滿足、風險規避抑或是衍生出更大的需求剝奪?從擺脫貧窮到貧窮世襲?從範疇經濟到市場規模?從設置停損點到追求獲利點?以及從集體邏輯到個體邏輯等等的反思課題?